合作微信,电话:
15550020008

民间药墨灸流传历史

发表时间:2015/03/27 00:00:00  浏览次数:5367  
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鸿玉堂药墨疗法

儿时在农村常见有人用墨汁给痄腮病人治病。见他们一边口中念咒语,一边用毛笔在病人疖肿处画符,最后完全用墨汁涂成黑墨窝,外观像铁上黑膏药,并且疗效还不错。学医后才知道,那咒语只是心理暗示,而真正起效果的则是墨汁。 
据史料记载,以药入墨大约始于三国。其时制墨专家韦诞“参以珍珠、麝香捣细末合烟下铁臼,捣万杵”,首开贵重药物入墨之先河。

至南唐时,制墨工艺得到长足发展,药墨也随之兴起,有在墨中加人藤黄、冰片、犀角、巴豆等名贵中药,使墨“芬芳馥郁”“其坚如防”,有名的药墨大师王志远按照个人情况做出不同功效寸香墨,一时官宦人家和文人士大夫竞相争用。

至宋时,制墨家潘古采用民间配方“百草灰”制成“百草霜”治疗扭伤出血、通便秘等,广受百姓欢迎。

南宋时,在岳家军中流传了一种既能书画,又能治疗疔疮,无名肿痛和跌打损伤的“岳家军行军墨”也是药墨的一种,明清两代,药墨在民间广为流行,当时的商甲将士即使不通文墨,外出时身边亦常有墨锭,以备急用。

在民间也流传了一种“紫金锭”也是一种有名的药墨,而药墨确实也医治过不少人的疾病。后人又有以墨与其他药物制成的成方,如万应锭、八宝止血药墨等。 
药墨治病已被历代名医载入史册。晋代葛洪的《肘后方》载有“姜墨丸”治疗痢疾,唐代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有“研浓墨点眼”治疗“飞丝入目红肿”的记载,《本草纲目》云“墨气味辛温无毒,主治止血、生肌肤、合金疮、治产后血晕崩中。” 
药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,不受虫蛀,利于保管。作为药用,治病广泛,消炎解毒、止血止痛、和血降压、镇惊解痉,深受病家的青睐。

墨其超小的微粒子,仅仅是毛细血管的千分之一,有超强的渗透力,能快速进入微循环的毛细血管,并能穿透血管壁进入经络体液之中,同时它弥散性极强,搜毒、消毒、攻毒、灭毒同步进行,在人体中无处不在。《本草衍义》中就指出此种疗法“以药入墨,墨随血走,内通五脏六腑,外透经络肌肤,无所不通”。

墨的文化不用介绍,但是墨的养生文化必须要提,国学书画大师每天和墨交道个个非常健康羡慕旁人,这就是因为墨本身的功效和里面添加的特殊的中药气味,慢慢的影响了书画家,所以经常和墨打交道可以养生长寿。
经国内众多研究机构测试,墨还可以吸收空气中不良的气体,净化空气,所以经传说,宫廷内以及达官贵人家里经常被有一种净化空气的墨条。
鸿玉堂岳黎勇老师按照古法制作的熏香古墨,以松烟墨,麝香,冰片,沉香,艾绒等成分制成的熏香古墨,可以驱邪辟障,清洁空气,由于全部用传统中草药,没有任何现代的空气清洗剂的化学香精,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。
用法:如果觉得房间内空气不好,只需点燃古墨条30-60秒钟,室内空气就会变得清爽,弥散着一种淡淡的中药香气。
由于古墨条里面含有麝香,冰片,艾绒等成分,我们点燃后,用其热气点按身上的一些穴位还可以起到通经活血的功效。
我们有很多客户开的美容院,养生馆,用这种熏香古墨条,用火加热后,点灸穴位,作为一种高档的养生工具。

使用方法:沾水研墨患处即可,或借点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,直接闪灸患部,虽明火烧灼皮肤但不会给皮肤带来任何伤害,简单安全,做完后再热敷松烟墨宝,更为舒适。


文章评论
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 未登录,点击登录
联系人:岳老师,电话,微信: 15550020008
版权所有:鸿玉堂 京ICP备2021022819号-1 网站管理

北京鸿玉堂中医研究院

北京地址:北京朝阳区立汤路206号